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以共建共享方式建立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主要从事地质年代学和宇宙年代学研究,其核心仪器是全世界第九台SHRIMP II二次离子探针质谱计,辅助设备包括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探头、镀金仪和选矿设备等。中心成立四年多来,坚定不移地走大型仪器共建共享的道路,仪器运转效率和科研成果产出率均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我国地质学界普遍反映,SHRIMP II的引进和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成立,对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心”已成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面向全社会高效共享的典范。
中心定位:
- 高水平实验及研究平台
- 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心
- 学术交流及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中心
中心中、近期的研究发展目标
- 锆石及其它矿物的年代学研究
- 微区原位地球化学研究
- 中亚造山带蛇绿岩年代学及构造演化研究
- 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研究
- 用于微束分析仪器的远程共享公共服务系统的研发
- 全国分析仪器网上虚拟实验中心的建立及运行
中心的运行机制:
- 高效:核心仪器每天24小时,每周七天不间断分析。
- 向国内外开放:来访者自己上机分析样品取得数据。
目前,由中心人员负责的主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平台建设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6项。
中心运行取得的主要成果:
- 我国38亿年最老岩石的发现及鞍山太古宙地壳演化研究(获2004年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 4323Ma锆石核及3676Ma变质增生壳的测定
- 离子探针远程共享示范系统(SROS)研制成功,并在巴西和宜昌分别建立了远程工作站。
- 2003年以来,基于在“中心”的SHRIMP II上获取的实验数据发表的国内外SCI论文近200篇(其中国际刊物23篇)。
- 每年一次的“北京SHRIMP成果交流会”成为了广大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活跃的平台。
“中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2004年以来,“中心”分别与国外的七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
- 2006年9月,“中心”将迎来第一位外籍雇员――澳大利亚前寒武研究专家Allen Nutman博士。
- 自2007年起,国际知名地质学家、德国的Alfred Kr ner教授每年将在“中心”进行两个月的客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