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 介
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国土资源部科技兴地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指示,地质所于2007年2月2日组建成立能源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以实现国家目标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主要目的。在充分发挥地质所的传统学科优势基础上,通过深入的科学探索和不断的科技创新,将在国家急需的矿产和油气资源调查、地质背景研究以及勘查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中心是在地质所领导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机构,为有关科研项目提供信息和咨询建议,其主要工作任务或研究方向是:
- 联系国内外有关单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及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
- 建立油气地震处理实验室和油气盆地信息综合站,为所内外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 建立油气地质实验室,开展我国海陆油气资源新区新层系预测、重点含油气盆地与地区战略性选区研究与评价、盆山结合部等低研究程度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如油砂、油页岩等)的基础性攻关研究,为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基地、油气勘探和预测提供技术服务和科学决策依据。
- 建立全国战略性矿产研究实验室和固体矿产综合研究实验室,开展全国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研究以及非常规矿产(如铀矿)和危急矿山研究,为寻找和建立新矿产资源基地(区、带、片)提供技术服务和科学决策依据。
三、人员组成与研究团队
能源资源研究中心人员由固定研究人员、流动研究人员和专家顾问等三部分组成。中心主任:杨文采 院士,副主任:闫全人 博士(常务)、高锐 研究员。
固定研究人员(8人):柳永清、潘小菲、邱小平、王涛、闫臻、闫全人、杨文采、于常青。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名,7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获得国外博士学位,在职在读博士1人。
流动研究人员(按拼音为序):陈文、邓平、和政军、刘福来、刘焰、刘燕学、孟繁聪、牛宝贵、戚学祥、邱小平、任留东、任玉峰、田树刚、王军、王新社、吴才来、薛怀民、杨天南、曾令森、张建新、张彦、岩石圈中心全体人员。
专家顾问组(14人):组长:肖序常 院士,成员(按拼音为序):陈先达 司长、陈毓川 院士、高平 处长、贾承造 院士、李廷栋 院士、刘光鼎 院士、牟书令 副总裁、裴荣富 院士、任纪舜 院士、沈其韩 院士、许志琴 院士、薛迎喜 副主任,张大伟 主任。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有关部门领导5人。
能源资源研究中心下设四个实验室(或研究组),分别是:
- 油气地震处理实验室:开展油气地震处理新技术方法研究和油气盆地信息综合研究。
- 油气地质实验室:开展海陆油气资源新区新层系预测、重点含油气盆地与战略性选区研究与评价、盆山结合部等低研究程度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如油砂、油页岩等)等的基础性攻关研究。
- 全国战略性矿产研究实验室:开展全国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寻找和建立新矿产资源基地。
- 固体矿产综合研究实验室:开展非常规矿产(如铀矿)、矿区勘探、危急矿山以及矿产(矿区)综合评价研究。
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
邮政编码:100037
联 系 人:闫全人 博士
电 话:010-68997795
传 真:010-68997803
电子信箱:qryan@cags.net.cn
专家顾问组联系人:于常青 博士
电 话:010-68999736
传 真:010-68997803
电子信箱:yucq@tom.com

李廷栋院士和杨文采院士为能源资源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侯增谦所长向专家顾问成员颁发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