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中国科学报》和《科技日报》刊登我所科研人员新成果

作者:
 
近日,《中国科学报》和《科技日报》分别报道了我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幔研究中心研究的新成果,氮化硼矿物获命名发布时间:2013-09-25

 

近日,《中国科学报》和《科技日报》分别报道了我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幔研究中心研究的新成果,氮化硼矿物获命名青松矿,和中外科学家在西藏发现超高压新矿物-多数粒度为纳米级形成深度大于300公里

文章报道了矿物氮化硼(BN)获国际矿物学会批准,被命名为青松矿,以纪念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方青松(1939-2010)在罗布莎铬铁矿石中找到第一粒金刚石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近年来,地幔研究中心在杨经绥研究员带领下,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合作,在蛇绿岩地幔岩和铬铁矿超高压矿物研究中取得一系列进展。他们在全球5个造山带10个蛇绿岩中发现了金刚石;在铬铁矿中找到了呈斯石英假象的柯石英和锇铱矿中的金刚石包裹体;在柯石英中发现纳米级超高压成因的氮化钛(TiN)和氮化硼等特殊矿物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青松矿的硼含量为48.54%,氮含量为51.46%;矿物的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粒度十分细小,最大颗粒仅为1微米,多数粒度为纳米级;形成温度为1300℃,压力为10-15GPa,即形成深度大于300公里

青松矿和其他一系列的超高压矿物以及在世界上不同造山带中不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表明大洋扩张脊下的地幔携带了大量深部形成的地幔矿物及其相伴的铬铁矿上涌至浅部。该发现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铬铁矿浅部成因观点提出了新解释,并且影响到蛇绿岩和洋壳地幔成因的认识。

(牛晓露 供稿)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