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科技创新平台

自然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

1. 实验室简介(国土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网站链接

以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理论创新研究,服务于地质调查、解决关键地层问题为研究特色,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致力于发展地层与古生物学重大基础理论,解决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关键地层古生物问题,建立和完善新的技术方法体系,开展生命早期演化过程、生物更替与地质环境变迁、重要地层断代对比等基础研究。

2. 实验室详细建设过程、背景

200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设立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实验室的建立为推动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系统的地层与古生物学研究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科研经费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重要化石生物群、界线层型、年代地层、古地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实验室已成为国内地层与古生物研究中心之一。

为了适应国内外地层学、古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新趋势,并为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大调查提供地层古生物学支撑,继续保持国土资源部在国内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领先地位,实验室于2011年申报国土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经过申请答辩、现场评估,入围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再次组织专家来到实验室,听取实验室答辩与建设汇报,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亦郑重承诺全力支持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本实验室正式进入建设期。

3. 实验室取得的突出成果简介

(1)中国东北晚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新发现及其意义。在辽西与邻区晚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脊椎动物化石,这些重要化石的发现,使我们在研究早期哺乳动物、兽脚类恐龙、翼龙等的早期演化与分异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篇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

 

狸尾兽  Maotherium  2009103000000864_01

DSC03451副本  2009032600000726_02

中国东北中生代脊椎动物新发现

(上左:獭形狸尾兽复原图;上中:亚洲毛兽;上右:模块达尔文翼龙;

下左:巨型中华丽羽龙;下右:孔子天宇龙复原图)

 

(2)中、新元古代生物地层与生物化石研究取得突破。确立了三峡地区陡山沱组两个疑源类组合,其上组合可与澳大利亚同期疑源类组合(ECAP)对比,而下组合在澳大利亚缺失,解决了两地疑源类化石组合的对比问题。发现命名了中国华南陡山沱组中丰富的管状化石和球状化石新类型。八辐射螺旋动物八臂仙母虫(Eoandromeda octobrachiata)的发现,代表了已知最早的螺旋辐射动物实体化石,可能为腔肠动物和螺旋动物的共同祖先。

 

管状化石 

 

中国南方晚新元古代化石代表类型

(上左:管状化石;上右:球状化石;下:八臂仙母虫及其复原图)

 

(3)关键地层界线与年代地层研究获得突破。广西柳州北岸乡碰冲剖面上石炭纪维宪阶底界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确立,代表着全球石炭系内部第一个“阶”一级的GSSP。在北京西山原属新元古界底部的下马岭组获得锆石年龄1368±12 Ma,将下马岭组划归中元古界,对中国新元古界下界的重新厘定产生深远影响。在西藏侏罗—白垩系岩石地层界线之上部地层中获得了约为142 Ma的年龄值,支持国际上年龄为145 Ma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