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火成岩研究室

发布时间:2012-08-14

  地质所火成岩室系1997年由原基性超基性岩研究室和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研究室合并而成。前主任王恒升院士、白文吉研究员和李兆鼐研究员曾是国内地幔岩或火山岩研究领域的领头人。两个研究室都曾有过辉煌的成绩和值得骄傲的历史。火成岩研究室现任主任是加拿大留学归国博士杨经绥,副主任为李兆鼐研究员的博士后吴才来;在职人员16人,以中青年研究人员为主,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8人。 火成岩研究室经过9年的发展,已成为以火成岩岩石学为基础的综合型研究室,成为该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和排头兵,活跃在国内外地学舞台。研究室广泛地开展了与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哈萨克斯坦及台湾地区的合作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已培养出博士后2人、博士5人、硕士9人。 
研究室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1)板块边界和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2)地幔岩和深部地幔矿物(地幔超高压矿物);(3)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研究(花岗岩与成矿、花岗岩与构造);(4)新生代火山岩及其包体研究。
火成岩研究室联系电话:68999718; FAX: 68994782; E-mail: 
gaoyuanhong@ccsd.cn

  杨经绥研究室主任,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地质学博士(1992),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岩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从事岩石学大地构造学研究,重点研究青藏高原地体边界、中央碰撞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地幔矿物。
吴才来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花岗岩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近阶段研究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杨经绥研究员作为组委会主任成功地筹划了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会议秘书长吴才来研究员为会议的成功举办
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努力。

 

  孟繁聪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因矿物学专业博士(1999),主要研究方向为大陆玄武岩和花岗岩与地壳的成因及演化。近期研究祁连山、阿尔金山和苏鲁地区的造山带岩浆岩和变质岩。
李天福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专业博士(1999)。从事地幔岩等岩浆岩岩石学方面研究,近期主要参加“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及相关973专项“大陆版块会聚边界的地幔动力学与现代地壳作用”研究。

 

  自1997年以来实验室与台湾多所大学开展合作,举办3届祁连山地学研讨会,图为孟繁聪博士访问成功大学和杨宏仪教授合影。

 

  2006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洋洲地质年会发言

 

  任玉峰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博士(2005)。重点研究地幔岩和地幔矿物,先后参与了“中国燕山地区基性超基性中铂族矿物研究”、“西藏罗布莎铬铁中金刚石成因机制”、“大陆板块会聚边界的地幔动力学与现代地壳作用”等项目。

 

  2006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洋洲地质年会发言

 

  研究室与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毛河光院士开展合作研究地幔岩中发现的超高压矿物,图为戎合技师与毛河光的助手Jinfu Shu博士在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开展微细矿物的X光—同步辐射衍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