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要闻简讯

地质所研究团队深入泸定地震灾区开展应急考察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潘家伟,李海兵,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2-09-19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中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震源深度16公里,震中烈度IX度)。地震发生后,地质所李海兵研究员领衔的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断裂作用”科技创新团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联合地质力学所部分专家就此次地震的发震机理、破裂过程和区域强震趋势展开分析。6日,李海兵研究员带队赴地震灾区开展现场调查(图1),旨在通过对发震构造、地表破裂及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科学考察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image001

 

  图1.鲜水河断裂带几何展布、分段及沿线大地震分布图。红色五角星指示本次泸定6.8级地震震中位置,左下角框图示意鲜水河断裂带在本次地震发生前的强震危险区及潜在震级(据Bai et al., 2021修改)。

 

  图2.发震断裂(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展布及余震分布特征。余震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房立华研究员团队。

 

  图3.考察队在震中地区开展发震构造和地震灾害调查

  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部鲜水河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上,具体的发震断层是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磨西断裂(图2)。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地震活动性最为强烈的活动断裂带,自公元1725年以来,沿该断裂带先后发生6级以上强震近20次,其中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8次(图1)。本次发震的磨西断裂在1786年曾发生7.8级强震,诱发山体滑坡堵塞大渡河形成堰塞湖,导致近10万余人遇难。本次地震发生前,团队曾对鲜水河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推测色拉哈-康定段和磨西段发生7级左右破坏性强震的概率极高(相关成果发表在EPSL、Tectonics、地质学报等刊物上)。泸定6.8级地震的发生印证了团队的预测,充分表明了基础地质研究对重大灾害的预警作用。

  应急考察队于7日下午抵达地震灾区,冒着余震和滑坡、滚石等风险,跋山涉水在震中地区开展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图3)。目前,团队已经完成极震区磨西镇、蔡阳村、青岗坪、共和村、柏秧坪村、二台子及湾东村等断裂沿线的野外现场调查和无人机航拍工作,确定了发震断裂的精细几何展布,发现了磨西断裂的多条分支断层及典型构造地貌(图4)。震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表现为密集的中小规模-滑坡、崩塌和落石(图5,图6),滑坡体造成部分公路塌方、房屋掩埋。巨大的滚石砸毁公路、甚至落地后再次弹起飞跃至居民家中。受密集的滑坡、崩塌等因素影响,考察队暂未发现大规模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仅在二台子附近发现延伸不足100米的右阶雁行状排列张裂隙组成的疑似地表破裂(图4C)。

 

  图4.震中附近磨西断裂构造地貌现象及疑似同震地表破裂。A-磨西断裂活动形成的坡中平台(二台子,镜向S);B-磨西断裂线性槽谷和平台地貌(镜向SSE);C-二台子附近右阶雁行状排列张裂隙组成的疑似地表破裂带(镜向N)。

 

  图5.泸定M6.8地震灾区建筑损毁和地质灾害现象。A-柏秧坪山体滑坡掩埋道路;B-崩塌落石破门而入损坏房屋;C-湾东村山体垮塌将楼房掩埋;D-共和村山体滑坡阻断道路(无人机拍摄);E-青岗坪村房屋垮塌损坏;F-崩塌落石砸毁轿车。

  由于地震灾区位于高山峡谷地区,道路多被滑坡体掩埋导致大部分路段无法通行,考察队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寻找地震留下的地质构造痕迹,获得了珍贵的地震资料数据。后续我们将对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探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机理和区域未来的强震趋势,以及为服务震区灾后重建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图6.湾东村灾区无人机航拍三维模型。湾东村房屋、道路几乎全部损坏;图中山坡上灰白色部分为本地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