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要闻简讯

国际地学计划IGCP662项目第二次工作会议及野外考察成功举行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IGCP662秘书组 发布时间:2021-06-24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主持的IGCP662项目第二次工作会议与野外考察于2019年7月4日至10日在蒙古国成功举行,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捷克、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巴西、巴基斯坦、越南等10个国家近80余人出席会议,其中中国科学家15人。适逢蒙古国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经由IGCP-662项目负责人与蒙古国地质学家反复磋商,本次工作会议和会后野外考察由蒙古国科学院、蒙古科技大学、捷克地调局等机构组织。

  工作会议在乌兰巴托蒙古科技大学(Mongol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举行,由蒙古科技大学地质与采矿学院院长Ochir Gerel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向近期离世的德国Alfred Kröner教授和蒙古国科学院OnongoTomurtogoo院士默哀,缅怀他们在中亚造山带地质研究和青年科学家培养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随后,蒙古国科技大学校长B.Ochirbat和蒙古矿业部和重工业部有关负责人代表组织方致欢迎词;IGCP662项目主持人王涛研究员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主要研究任务、执行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如在明年的国际地质大会上举办专题),并做了学术报告(Orogenic Architecture and Crustal Growth from Accretion to Collision: Examples from the CAOB and Kunlun-Qinling-Dabie orogen)。来自捷克地质调查局的Karel Schulmann教授院士做特邀报告:Accretionary and collisional processes forming Mongolian tract of the CAOB(形成中亚造山带蒙古部分的增生和造山过程)。口头报告及展板内容涉及全球地壳生长、中亚造山带、特提斯造山带、朝鲜半岛前寒武地质、南极洲前寒武地质、蒙古国活动构造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会人员围绕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区域成矿规律开展了深入探讨,就各研究团队以及相关地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进行广泛的交流,取得了可喜成果。

  在学术交流会后,9个国家近70名与会代表赴蒙古西南部地区参加了为期5天的野外考察。与会专家详细考察了蒙古西南部Lake Zone和蒙古阿尔泰两条构造带内出露的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岩石组合和构造现象,包括ErdeneUul蛇绿岩、BoomynKhudag寒武纪磨拉石、Tsogt变质穹窿和变质核、Tsogt核的高级变质作用、Khaya Khudag寒武纪弧辉长岩、高压云母片岩、榴辉岩、含化石的寒武纪灰岩等。在此期间,来自捷克共和国的Schulmann院士和Hanžl教授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捷克与蒙古过去20年在该地区合作完成的填图成果,并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在野外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通过此次野外考察,与会专家不但加深了对于中亚造山带早期演化过程的认识,同时丰富了对于增生型造山带组成和构造特征的了解。

  中方专家还应邀前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冶金总局山东局蒙古正元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蒙古国地质调查基地”访问、座谈。王涛研究员等中方人员就进一步构建中蒙国际合作中心,打造新的合作平台,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王涛研究员介绍IGCP-662项目下一步工作计划

与会人员合影

捷克专家野外讲解

与会代表野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