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要闻简讯

喜讯!地质所荣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1-06-24

    1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我所万渝生、刘敦一、宋彪、伍家善研究员和沈其韩院士的研究成果《中国最古老大陆的时代和演化》荣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2018年自然资源部所属研发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唯一国家科技奖项。

    该项成果是研究团队历经三代科学家近30年的研究结晶。团队自1990年以来,在原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项目支持下,对华北克拉通古老岩石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现和确定大量始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陆壳物质,系统揭示了太古宙地壳形成演化历史,在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在鞍山首次发现38亿年岩石和3个时代为31-38亿年的杂岩体,包括38亿年变质石英闪长岩。在冀东铬云母石英岩等岩石类型中首次发现大量36-38.5亿年碎屑锆石。这是我国地质年代学的重大突破,对于中国早前寒武纪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所揭示的鞍本地区长期连续太古宙地壳演化历史,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唯一的。首次确定华北克拉通存在多期次太古宙构造岩浆事件,提出27亿年TTG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认识。27-29亿年是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但以25亿年构造-岩浆热事件强烈发育而显示其独特性。在华北克拉通首次划分出三个古陆块(>26亿年)。根据系统SHRIMP锆石定年,确定华北克拉通BIF铁矿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为铁矿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成矿时代信息。首次对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孔兹岩系进行了系统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确定其主体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而不是太古宙。团队在锆石成因研究方面的成果产生了重要影响。成果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2004年、2017年)。发表论文百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国际SCI论文28篇。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Geology单篇论文SCI他引高达708次,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共1687次,其他20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SCI他引共1115次。成果对全球早期陆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早前寒武纪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据悉,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3(含创新团队3),二等奖148项。刘永坦、钱七虎两位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5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