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经绥研究员邀请,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皮尔斯(Julian A. Pearce)于2016年10月底来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合作交流,期间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广大师生做了两次专题讲座,增进了科研人员对国际前沿地学研究的认识,拓宽了的国际视野。
此次来访是Pearce教授地质所海外访问学者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一部分,主要工作目标为开展中国西藏雅江与班怒成矿带蛇绿岩铬铁矿的研究,并对钻探获取的岩芯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地幔橄榄岩及地幔硅酸盐矿物的微量元素标准数据库。
Pearce教授在交流中指出,地幔橄榄岩及地幔硅酸盐矿物的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目前国内各大实验室的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方法(ICP-MS)往往是针对具有较高微量元素含量的岩石和矿物制定的,并不完全适用于地幔橄榄岩及地幔硅酸盐矿物。因此,他建议在分析地幔橄榄岩及相关矿物的微量元素时,应适当延长一些含量低、但非常重要的元素(如Ti、Th、U等)的测试时间。为了建立适用于地幔橄榄岩等岩石的微量元素测试方法,Pearce教授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邓月金老师及地质所科研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测试中心LA-ICP-MS实验室参观,详细了解了该实验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流程,并与实验室工程师讨论调整分析条件等问题。最后,Pearce教授将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地幔橄榄岩的样品送至测试中心分析,其结果将与未调整分析条件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针对以上合作研究内容,Pearce教授第一次讲座题目为“Why is it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围绕“如何获得准确可信的地球化学数据”的主题,Pearce教授详细讲述了从野外样品采集到室内样品处理,从实验室测试分析到后期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并强调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时应该重视实验方法和数据资料(包括标样)的系统完整性。第二次讲座题目为 “Mantle peridotites as indicators of plate tectonic processes”,详细介绍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地幔橄榄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如何正确应用铬尖晶石的地化信息进行构造背景重建等。讲座中,Pearce教授和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Pearce教授来访期间,了解到国内大部分研究生都面临着英语口语以及科技论文英语写作方面的困难。为此,Pearce教授的夫人Mary Herbert为大陆动力学实验室的研究生开展了五次英语口语及写作方面的培训,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纠正英语发音,强调英语沟通中的注意事项,并通过批改大家写的科技论文摘要的形式来讲解英语写作方面的误区和技巧。她鼓励青年地质学者学好英语口语和写作,这项技能有助于帮助大家拓宽国际视野,把握所在专业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也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引领中国地质科研登上国际舞台。
Julian A. Pearce教授简介:Pearce教授于1970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学士学位(Cambridge University),之后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获得博士学位,现为英国卡迪夫大学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名誉教授。他长期从事岩石学、化学地球动力学演化和大洋物质来源和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曾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弧前带的钻探计划(ODP Leg 125),且多次参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海洋钻探计划,2014年作为首席科学家在日本南部小笠原弧前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大洋剖面科学钻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国际顶尖刊物Nature、EPSL、Journal of Petrology、GCA、Chemical Geology等发表论文及专著文章超过190篇,文章总引用率超过29000次。其中6篇学术论文引用率超过1000次,论文h指数61,i10指数高达100。
邱添 供稿
Pearce教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做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