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至28日,首届中俄中亚造山带会议野外现场考察圆满结束。考察路线由南向北跨越整个内蒙古中部,内容包括从华北克拉通到中亚造山带的重要地质现象。17名外国学者在内的34名专家参加了野外考察。第一届中俄中亚造山带学术研讨会及野外考察为中亚造山带研究和国际地学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握手的背景下,对于实现理论认识创新和找矿突破、助推“丝路带”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亚造山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蒙古等国,其南缘的演化以及与华北克拉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多年来,各国专家在此开展了大量研究。野外考察中,专家学者们先后勘查研究了从早古生代的俯冲增生、到晚古生代末期的造山结束、转入后造山演化旋回的全过程。中国学者充分展示了在中亚造山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与外国专家围绕中亚造山带的重要地质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富成果。中外学者对此次野外考察的组织工作表达了感谢和高度的赞赏。第二届中亚造山带学术研讨会主办方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地壳研究所所长Dmitrii Gladkochub表示,此次野外考察给俄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预计2017年的第二次俄中亚会议也将考虑安排野外考察。)
此次野外考察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安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并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协助,为野外考察的安全、顺利提供了保障。
野外考察全体成员合影
二连碱性花岗岩
苏尼特左旗脑木混尼早古生代增生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