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统计,自2010年以来在国际著名刊物“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的论文中,地质所曾令森研究员位居第22位,成为高引用率作者之一。
他发表论文题目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中中始新世高Sr/Y花岗岩——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Mid-Eocene high Sr/Y granites in the Northern Himalayan Gneiss Domes: melting thickene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进入前25位的中国科学家还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朱弟成(拉萨地体微大陆变迁及演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忠杰(西藏东部与四川盆地碰撞的地震学特征)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蔡演军(冰期消减后中国中部夏季季风降雨的变化)。这25篇论文中,地球物理占到了7篇,涉及板块运动、地幔动力学、地震、地球分层。其次是行星地质,占6篇,涉及太阳系固体物质定年、火星演化、地球热历史、地球的部分流体起源、地球的化学组成建模、地球早期同位素体系。再次为第四纪环境,占4篇,涉及季风、碳循环、风化作用。其他还有:伊迪卡拉纪碳同位素异常、三叠纪生物绝灭的新年代学等。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