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王慧宁,非常荣幸参加这次的表彰大会。我是2020年7月份毕业于地科院地质所,现在是是刘福来老师的博士后。在这里首先感谢地科院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感谢地质所为我们提供浓厚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感谢地质所人事处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同时要感谢项目组的师兄师姐们在我博士期间无论从野外采样到室内实验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感谢你们!下面我将三年博士生涯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业有所帮助。
首先是勤奋刻苦,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呢?我们都知道,科研是门苦差事,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你的成果和你的付出永远呈正比。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我也很刻苦啊,我每天8-9点到办公室,晚上10点多长回去,工作12个小时已经是极限了,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可能需要反思一下你的研究内容迟迟没有进展的原因了。如果你能提前1个小时到办公室,晚1个小时回宿舍,日积月累,每天比别人多2个小时,360天就是720小时,相当于1个月,把握好零碎时间,拒绝诱惑,别人约会逛街时你在学习,别人玩游戏时你在学习,别人睡懒觉时你还在学习。那么,我相信你的学术潜力一定不可估量。我们都是年轻人,吃点苦,熬点夜真的都不算什么。
然后是有效沟通:不断的交流对我们学术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学术会议,即使是和自己研究方向无关的内容,也会对你有很大启发,闭门造车可能会让你剑走偏锋。这里要强调的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们一定对自己负责,你需要主动向老师汇报你近期的研究内容和实验设想,不论是对是错,都要让导师知道你的想法,及时纠正你的错误,引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现在很多学生就是,几个月都不找导师,还等着导师联系你,自己明明不懂也不说出来,如果你是这样的情况,你要想多发文章,顺利毕业,还是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吧。
最后是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特别是作为博士生,三年时间非常短暂,除去第一学期上课和最后一学期找工作毕业,真正搞学术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2年,而且这期间还要包括野外采样和做实验,时间很紧张。博士现在找工作压力特别大,如果你不转行,只有1篇SCI和1篇EI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克服拖延症,从月计划、周计划详细到每天,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刘福来研究员,刘老师对他的学生视如己出,无时无刻不是在为学生的发展和前途着想,我能够为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
祝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新年快乐,远离病毒,学业事业都顺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