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常青 男,研究员
研究方向:
Add:北京市西城区阜外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研究所,100037
Tel: 010-68997371 E-mail:geoyucq@qq.com
个人经历: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 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 获学士学位
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获硕士学位
2000年9月至2005年6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获博士学位
承担项目:
198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地质矿产部北京计算中心和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综合研究、储层预测及评价等工作,主持并参加了包括联合国029油气专项、863海洋专题、八五国家攻关“塔里木盆地多波勘探开发应用研究”及中美西藏INDEPTH-1资料处理,汶川科钻地球物理探测研究,塔里木盆地深层物性反演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及多项地质调查项目。在地球物理资料特别是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储层预测及综合研究特别是与地质、测井的结合方面学有所长。目前主要承担: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定位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钾盐及油气预测、钾盐资源探测调查评价、青海冻土带水合物探测调查评价及汶川科钻综合地球物理分析等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地球物理资料处理分析、地质目标预测、深部构造分析和综合地质研究等。
获奖及荣誉:
1、2002年:《海上油气资源区域快速综合评价技术》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KJ2002-2-41-R9
2、 2005年:《鄂北地区地震叠前、叠后综合反演技术研究》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05-1-1-04
3、2006年:《南沙海域主要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KJ2006-2-45-R7
4、2009年:《大陆科学钻探地球物理调查与信息技术应用》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KJ2009-2-06-R4
5、2012年:我国钾盐找矿规律新认识和进展,中国地质十大科技进展, KJ-DZXH2012-G6-09
代表性论著:
1、徐伯勋,于常青,白旭宾《地震勘探信息技术-提取、分析和预测》2001年,地质出版社。
2、戴春山,陈建文,于常青,吴志强,龚建明,常旭,王明君等《中国海域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2011年,海洋出版社。
3、于常青,赵殿栋,杨文采《塔里木盆地结晶基底的反射地震调查》2012年,地球物理学报,第55卷第9期 。
4、于常青,杨文采,李学良,皮金云,瞿辰《塔里木盆地深反射地震资料处理》2011年,中国地质,第38卷第4期。
5、于常青《用于油气检测的地震属性差异分析方法-在塔中地区的应用》2011年,中国地质,第38卷第4期。
6、于常青,邵建中,王香文,张雪梅《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致密砂岩储层AVO研究及应用》2010年,地球物理学进展,第25卷第4期。
7、于常青,杨文采,杨午阳《关于油气地震勘探的基础研究问题》2007年,岩性油气藏,第19卷第2期。
8、于常青,祁小明,朴永红,于文芹《联合高分辨率地震和精细测井资料的剩余油气分析》2005年,地球物理学进展,第,20卷第2期
9、杨文采,于常青《从亚洲S 波波速结构看地幔流体运动特征》2011年,地质学报,第85卷第9期。
10、杨文采,于常青《微尺度反射地震波场与油气藏识别》2009年,石油天然气学报,第31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