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导师信息

李海兵

李海兵  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研究方向:大型断裂带与变形作用;活动断裂与构造地貌;地震与断裂力学;盆山动力学;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油气

研究领域:变形构造,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断裂作用;

研究地域:青藏高原及邻区

Add:北京市西城区阜外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研究所,100037

Tel: 010-68990581      E-mail:lihaibing06@163.com


个人经历: 

工作经历:

1988.7—2001.1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01.11—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2005.6—2005.10,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访问教授

2006.8—2006.12,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访问教授

2007.9—2007.11,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物理研究所,访问教授

2007.10—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主任

2008.10—2015.6,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计划,总地质师

2012.5—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2016.10—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资源能源综合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

2018.10—至今,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承担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课题“川藏铁路廊道及邻区差异隆升和高山峡谷地貌演化趋势”(41941016-3),2020-2023,课题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龙门山断裂带中地震破裂传播机制”(41830217),2019-2023,项目负责人。

3、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子专题(2019QZKK0901),2019-2022,子专题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利用钻孔长期监测研究原位汶川地震断裂摩擦作用”(41520104006),2016-2020,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岩心中的地震断裂作用过程研究”(41330211),2014-2018,项目负责人。

6、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中心项目“地震破裂与断层作用”(CZ1231),2015-2016,负责人。

7、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巴颜喀拉地块北缘和东缘大型断裂带基础地质调查”(DD20190059),2019-2021,项目副负责人

8、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钻井中水文地质监测与断裂愈合作用”(YYWF201601),2016-2018,项目负责人。

9、中国地质调查局子项目“羌塘地块构造地质长廊和含油气盆地构造背景研究”(121201102000160901),2015-2018,项目负责人。

获奖及荣誉: 

2016,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地质人才”

2015,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

2015,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

2014,“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1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

2010,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三)

2005,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五)

2005,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1998,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

1997,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

代表性论著: 

在青藏高原大型断裂带构造变形、活动历史、地震活动性和动力学过程方面,以及汶川地震机制及破裂过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Science、Geology、EPSL、Tectonics、Tectonophysics、JSG、科学通报、地质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学报、第四纪研究等国内外主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SCI收录论文15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篇。论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