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研究生教育

以你之名,冠我之行——徐强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发布时间:2023-05-22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曾有人言山之美,水之清。经过了十天的龙门山之旅,我深深切切地体验到了龙门山是迷人之山,感动世界之山。龙门山既造就了壮丽的锦绣河山,又孕育了璀璨的金沙文明,岷江金沙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川渝儿女。下面我想将这次龙门山之旅的收获与总结和大家进行分享与畅谈。
 
龙门山的前世今生
  龙门山已经有37亿岁的高龄了,而其形成经历了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中老年四个人生阶段,首先是它的幼年期,早在三叠纪,那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印支运动,中国南部出现了最后一次海侵 在晚三叠世,这里经历了强烈的构造作用,杨子板块与川藏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出现了山脉的隆升,龙门山就是这次构造作用的初步产物,与此同时,在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形成了一个楔形地段-前陆盆地,而前陆盆地也是造山中期的标志,同时由于山脉的隆升,出现了较大的高度差,就像是鲤鱼跃龙门一样,这也奠定了龙门山成为我国一二级阶地的重要划分界限的地位,由于隆升的山脉会受到风化剥蚀作用,其剥蚀产物会堆积在前陆盆地,从而出现了我们在前陆盆地中所观察到的磨拉石建造,而这也是造山完成的重要标志。下面就来到了它青年期,在晚侏罗到早白垩世,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此时龙门山又长高了,而此时也形成了前陆盆地,在其中也有磨拉石建造。之后来到了中年期,在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喜山运动,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受到的逆冲推覆作用,产生了壮观的飞来峰,而飞来峰也是逆冲推覆和山体滑动两次构造运动的直接体现,龙门山再次长高,但此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竟然缺少了前陆盆地。这是地壳出现缩短的一个结果,也出现了一个新理论下地壳流,这就解释了这一现象。
  在经历了这三次剧烈的构造运动的同时,龙门山也产生了四条主要的的同震地表断裂带。具有根据产状发生明显变化的判断出来的山前隐伏断裂带,具有低角度逆冲性质的前山断裂带灌县安县断裂带,具有逆冲走滑两次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具有韧性剪切性质的后山断裂带汶川茂县断裂带。
  最后龙门山步入了中老年,此时,有一伙入侵者踏入此地,人类逐渐迈入了这片山清水秀之地,依山而建,旁水而居,接受着大自然的馈赠。白鹿中学,毛坝中学,都江堰工程,北川羌族文化等逐渐映入眼帘,而也就是这时,在此区域积蓄的地球深部的能量开始释放,2008年5.12.14.28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断裂带开始抬升破裂,灌县安县断裂穿过白鹿中学,汶茂断裂使得毛坝中学变成一片废墟,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滑坡也是分布广泛,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村庄被掩埋冲垮,千千万万同胞不幸遇难,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奋起救援,捐资捐物,为受难同胞带来了生的希望。最终完美诠释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现在大自然靠着其强大的自愈能力,逐渐抹平了灾难在地表留下的伤痕,在地震之后的178天,我们李老师参与的相关的地质团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打了最深为2338.77m的最早回应地震的科学钻探,深入研究地震机制,得到了新的理论,并且发现的大量的断裂带产物——假玄武玻璃、断层泥、碎裂岩、断层角砾岩的特征都非常显著。而这些理论成果,也为我们预防地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我们的闲谈莫论
  从中巴车上的90年代情歌大合唱,到饭店里的疯狂淦饭人,再到结营仪式上的载歌载舞,整个行程处处弥漫着欢声笑语,老师同学无代沟畅谈,“凡尔赛”、“内卷”等当下流行语不绝于耳;“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的《勘探队员之歌》响彻车厢。印象最深的都说地科院地质所的伙食是真不错,好多人竟然都长胖了,这真的印证了任老院士说的“地质工作需要好的身体”,嘿嘿嘿,明年我一定会来地质所蹭饭,养好身体,积极工作。在这次龙门山之旅中我真真切切的领会到了像李老师一样的地质科学家们对于地质科研工作的严谨和执着的科研精神。而这些从我第一天踏入地质所就深有体会,三楼的楼道是那么漫长,而这悠长的楼道散发的是一位位地质人优秀成果的芬芳,1:250000的东亚区域的地质填图精准且专业,整整齐齐的一排院士简介榜屹立于楼道两侧,一排院士办公室更是压着我不敢喘气,我放慢了脚步,因为我竟然不敢向前挪动,我感受到的是来自两旁非常敬仰的院士们带来的压力,这一刻我发现自己根本没资格说自己是一名地质人,都说适当的压力是我们不断发展的动力,院士们的伟大成就就是激励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开营仪式上步履蹒跚的任纪舜老先生拄着拐杖坚持参加,他铿锵有力的发言让我忽略了这已经是一位八旬老人,我不禁感叹,这位老人思维尽然如此缜密,这就是一位地质院士的风采么,不禁心生敬意,这也坚定了我学习地质技能,强化自身本领的决心。他说从我们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地质行业后继有人,而我想说,从您身上我感受到了中国地质领域取得如此硕果的强大根基。“根不植,何谈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您们是我们伟大祖国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活动期间李海兵老师知无不言,许多世界前沿的科学认知以及最新的理论成果,老师都是拿出来和我们探讨,尽管有许多知识都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知识范畴,但我们明白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李老师幽默却字字如金的讲解更是将当代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体现的淋漓致。“断层泥的成果图呢,赶紧拿出来让孩子们看看”、“在我电脑里呢,这会儿看了”,“我电脑应该会有”说着李老师打开电脑,一张张超清的断层泥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映入眼帘,还有好多好多难忘的瞬间,我已用镜头捕捉记录,这是我成长道路上的珍贵记忆。最后,最最最重要的是:非常感谢夏令营期间默默付出,全程陪伴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记者叔叔以及司机师傅(向你们鞠躬)。
 
  作为新一代的地质新青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目之所及,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我想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最后我想用孙中山先生送给李四光老先生的一句话给我这次夏令营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努力向学,蔚为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