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研究生教育

祁连山地学夏令营感想 楚翔凯

发布时间:2024-04-24
  祁连山地区在远古一次次的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其构造体系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多种构造体系的相互交杂组合而成了复杂的祁连山构造景观,也带来了异常丰富的地质资源。历史上记录的祁连山为它蒙上了一块神秘的面纱,我无数次想象,它会如何雄伟壮阔,旖旎多姿,如果它幻化成人形,那它一定是一个身材魁梧匀称,长衣长裤,蒙面束腰的异域大汉。我对这趟旅程充满了期待,对神秘、辽阔的大西北异常神往,更对旅程中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到兴奋和激动。
   我在7月19日下午来到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参加此次夏令营的开幕仪式。经过各位老师的介绍后,我们对科学院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地科院的各个专业方向有了了解。之后老师们带我们去参观了在地质所的同位素实验室,并且观看了大陆动力学亚洲第一钻模型和岩芯,看了这些东西,我们了解到了自己现在所学已经学习的知识是多么微不足道,决定以后一定要潜心钻研,认真学习更多的知识。用过晚餐后,我们回到了地科院安排的住所休息。第二天一早起来,我们去参观了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更高端的设备和更加尖端的知识。我们于7月21日下午到达了青海省西宁市,几位早先过来的老师在西宁火车站等着我们。休息了一晚上,我们去了原子城纪念馆进行“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 党团活动。中午,我们看了一处露头,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其中有植物化石以及暴露构造(泥裂等),推测其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之后我们又去看了一套晚奥陶的蛇绿岩套,观察了枕状玄武岩的特点,学习了如何根据枕状玄武岩来判定顶底层,并且认识了蛇绿岩套的模式。

  7月23日我们正式开始跑野外,祁连百经寺-清水沟地区。百经寺地区蓝片岩丰富,露头多,我们学习了一下蓝片岩,野外的知识要比课本生动形象,我们见到了我们实验室所没有的蓝片岩这种高压低温变质岩,其中有石榴子石、绿辉石、蓝闪石、白云母等矿物。这也是我第一次了解高压低温变质岩,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这种变质岩。下午,我们去了清水沟地区,跑一个较长的野外露头,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富锰硅质岩,这是深海洋壳的沉积岩石,以及红帘石变硅质岩,并在一块露头上观察到了小褶皱。之后我们观察到了一处蛇纹岩岩石,其成因推测是因为地幔楔带出超基性岩,洋壳俯冲出来的产物。内有矿物钙铬榴石以及钠铬辉石,并有部分岩石中含有透闪石等矿物,在这之后便是一处蓝片岩区域,其中有一处为蓝片岩夹榴辉岩,此露头尾处为变质程度较低的绿片岩,以及动力变质作用的一套糜棱岩化的岩石,其中有断层以及派生褶皱。7月24日我们来到了祁连-肃南地区,我们看了含绿辉石石榴石角闪片岩以及一套玻安质的岩石,据老师讲解,玻安岩为富镁安山岩,其中有橄榄石等矿物斑晶,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又一次加深了对蛇绿岩套的认识,其是陆壳俯冲入洋壳,熔出行成,是弧前标志。在这之后我们看到了一套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的岩石,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了玄武岩与侵入岩之间的界线,更加深了对接触关系以及形成时间先后顺序的了解。之后我们来到了张掖,途中我们观察了一套碎屑流沉积岩,其中砾岩成分复杂,有玄武质、花岗质以及辉长质,老师对我们讲了一下磨拉石建造与复理石建造这两种,其中磨拉石建造中杂乱碎石大小不一且种类丰富,多为造山运动时形成;复理石建造为海相,砾、砂、粉砂、泥韵律层,巨厚。并给我们讲解了复理石建造与鲍马序列的区别,鲍马序列也有韵律层但其最厚只有十几公分。第二天我们就去看了鲍马序列,“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 看到了野外的鲍马序列,和我们想象的是不同的,仔细观察后,我才发现了斜层理以及韵律层。我们又观察了河流沉积,其中砾石的叠瓦状排列,以及其和河流流向的关系。我们还去了七彩丹霞的丹霞地貌公园,观察了丹霞地貌,了解到了丹霞地貌的成因。

  几天的实习各位老师对我们都很热情。和同行的伙伴们一起学习 一起成长感觉非常充实,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和自己在自然、科学面前的渺小,我需要学习和探索的还有非常多。此次旅程,让我对这个专业更加敬畏,不仅是出于对地球的好奇,更是出于对它的喜爱,希望能更好地保护这个星球,也是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科学地开发。

  非常感谢这次学习之旅,我所收获的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知识上、情感上,我认为我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