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我们正式开始跑野外,祁连百经寺-清水沟地区。百经寺地区蓝片岩丰富,露头多,我们学习了一下蓝片岩,野外的知识要比课本生动形象,我们见到了我们实验室所没有的蓝片岩这种高压低温变质岩,其中有石榴子石、绿辉石、蓝闪石、白云母等矿物。这也是我第一次了解高压低温变质岩,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这种变质岩。下午,我们去了清水沟地区,跑一个较长的野外露头,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富锰硅质岩,这是深海洋壳的沉积岩石,以及红帘石变硅质岩,并在一块露头上观察到了小褶皱。之后我们观察到了一处蛇纹岩岩石,其成因推测是因为地幔楔带出超基性岩,洋壳俯冲出来的产物。内有矿物钙铬榴石以及钠铬辉石,并有部分岩石中含有透闪石等矿物,在这之后便是一处蓝片岩区域,其中有一处为蓝片岩夹榴辉岩,此露头尾处为变质程度较低的绿片岩,以及动力变质作用的一套糜棱岩化的岩石,其中有断层以及派生褶皱。7月24日我们来到了祁连-肃南地区,我们看了含绿辉石石榴石角闪片岩以及一套玻安质的岩石,据老师讲解,玻安岩为富镁安山岩,其中有橄榄石等矿物斑晶,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又一次加深了对蛇绿岩套的认识,其是陆壳俯冲入洋壳,熔出行成,是弧前标志。在这之后我们看到了一套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的岩石,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了玄武岩与侵入岩之间的界线,更加深了对接触关系以及形成时间先后顺序的了解。之后我们来到了张掖,途中我们观察了一套碎屑流沉积岩,其中砾岩成分复杂,有玄武质、花岗质以及辉长质,老师对我们讲了一下磨拉石建造与复理石建造这两种,其中磨拉石建造中杂乱碎石大小不一且种类丰富,多为造山运动时形成;复理石建造为海相,砾、砂、粉砂、泥韵律层,巨厚。并给我们讲解了复理石建造与鲍马序列的区别,鲍马序列也有韵律层但其最厚只有十几公分。第二天我们就去看了鲍马序列,“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 看到了野外的鲍马序列,和我们想象的是不同的,仔细观察后,我才发现了斜层理以及韵律层。我们又观察了河流沉积,其中砾石的叠瓦状排列,以及其和河流流向的关系。我们还去了七彩丹霞的丹霞地貌公园,观察了丹霞地貌,了解到了丹霞地貌的成因。
几天的实习各位老师对我们都很热情。和同行的伙伴们一起学习 一起成长感觉非常充实,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和自己在自然、科学面前的渺小,我需要学习和探索的还有非常多。此次旅程,让我对这个专业更加敬畏,不仅是出于对地球的好奇,更是出于对它的喜爱,希望能更好地保护这个星球,也是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科学地开发。
非常感谢这次学习之旅,我所收获的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知识上、情感上,我认为我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