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28号,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天,但我学到许多地质知识,同时我也认识了同样对地质抱有热情的同学和老师们。
在这短短的10天的时间里,我们不仅参观地质所的研究室同时也听老师讲了研究生政策,这些都使我对地质所充满了期待,也加强了我考研究生的决心。特别是我在听老师讲关于地震怎样发生,怎样传播,和对汶川地震的研究结果,使我对地震灾害的研究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可以使地震对人类带来的灾害减少些。
随后我们从北京一路向西,来到我一直神往的青海湖。来到这里我听到了关于青海湖许多的传说,有文成公主进藏之日月宝镜之传说,有女娲补天蓝宝石传说等等,这些都为青海湖盖上了神秘的面纱。对于青海湖的真正成因也有着许多争论,有构造陷落湖说,也有海成湖说等等。
在离开了青海湖,我们终于走进了这次夏令营的主要学习地—祁连山。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祁连山,是我在读温家宝总理地质笔记的时候,在他的笔记中提到祁连山是他从事地质工作的起点,在他的笔记中我也了解在祁连山工作的辛苦,就温总理和他同事在整理岩石标本时,他被锤头敲到了手,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工作,也是在温总理的笔记中我学习到我们地质人要有艰苦奋斗,不怕流血,不怕流汗的精神,正如《勘探队员之歌》中唱的—“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所以我从读完温总理的笔记,就一直祁连山充满了好奇,在我知道地质所夏令营是在祁连山举行时,我毫不犹豫就参加。
我们在祁连山的几天,参观了青海省原子城纪念馆,了解到老一辈科学家对祖国的默默付出,同时自己的国家自豪感也不由的上升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了解到祁连造山带北邻阿拉善地块,南以柴达木地块与昆仑造山带相隔,西被阿尔金断裂所切,东与秦岭造山带相连,同时它是板块碰撞的结果,但我现在有几个地方还是没有明白,比如什么形成于弧前和弧后等,希望以后可以继续跟着老师学习。在祁连山几天里,我们不仅接触了沉积岩,学习到如何根据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来恢复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我们还接触到岩浆岩,同时我们也学会如何在野外区分玄武岩和辉绿岩,也学习到如何认识侵入接触,我们还接触了变质岩以及一些变形构造,可以说祁连山是地质工作者梦想研究地。
接下来我们又去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质公园,领略了七彩丹霞的魅力,同时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我有一个老师曾经说过别人看的是风景,我们地质工作者眼里的风景都是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是由风力作用、流水作用以及重力作用形成的。我们在此之后,又去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了解到和政古动物化石埋藏于四种岩性不同的的地质层中,这些连续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的不可多得的证据。
至此,我们的夏令营也结束了,回忆起来真的是乐趣无穷,在我们乘车的无聊时间中,我们有歌声为我们缓解疲劳,现在我依旧怀念司机师傅的歌单,一路上为我们添加了太多的乐趣。虽然我们在野外吃的是大饼,也爬过最险的山,但我们可以看到险境的绝美风景。“天境祁连”,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再次接近你,揭开你的神秘面纱。
参加这次夏令营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我不仅了解了地质工作现状,还使我自己明确了以后的目标,同时也认识到我们地质工作不仅要书本知识,野外知识也非常的重要。这次夏令营活动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愿我们的友谊长存。这短短的10天夏令营,给了我太多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