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底辟构造是近年来研究揭示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重要储矿构造。通常,当石盐和石膏/硬石膏等蒸发盐矿物被保留时,盐底辟构造较容易识别。然而,蒸发盐易溶解消失或转变为其他矿物,使很多盐底辟构造难被识别,如何有效识别 “消失的”蒸发盐及有关盐底辟构造是MVT矿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博后庄亮亮及宋玉财研究员等,选择伊朗Angouran这一超大型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学观察,并结合锆石U-Pb 定年、石英微量和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手段,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1)精细刻画Angouran矿床赋矿角砾岩发育特征,识别出含矿角砾岩中外来的中新世火山岩角砾。Angouran矿床赋存在角砾岩筒内,闪锌矿胶结角砾,多胶结物支撑。角砾大小变化悬殊,无磨圆,局部见小角砾围绕大角砾呈“流动”特征(图1)。除了来自围岩的大理岩和片岩角砾外,识别出外来的火山岩角砾,岩性组合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指示火山岩角砾主要来自于角砾岩筒下部的中新世火山岩,但角砾岩筒本身缺乏岩浆有关热液蚀变。
图1. Angouran矿床中含矿角砾岩基本特征
(2)识别出角砾胶结物中大量成矿前蒸发盐及蒸发环境矿物。识别出角砾胶结物中发育硬石膏(图2)和双锥石英(图3)两类蒸发盐指示矿物,其未出现在角砾本身和围岩中。多数硬石膏在硫化物形成后发生溶解形成板柱状溶孔,被菱锌矿充填(图2A),部分以矿物包裹体的形式发育在闪锌矿中。此外,胶结物中发育大量产于蒸发环境的双锥石英,石英中普遍发育的球状和板柱状的碳酸盐包裹体,高的Li、Na、K的含量和异常高的氧同位素特征均表明这类石英形成于蒸发盐环境,而非成矿热液蚀变产物。
图2. 硫化物胶结物中的硬石膏包裹体
图3. 硫化物胶结物中发育的双锥石英以及碳酸盐包裹体
(3)建立了Angouran盐底辟构造控矿样式与成矿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建立了Angouran盐底辟构造样式(图4)。在陆陆碰撞背景下,区域构造挤压作用促使前寒武纪大理岩-片岩等基底岩石逆冲到中新世富蒸发盐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之上,同时诱发盆地中的蒸发盐发生底辟作用(图4A)。在Angouran矿床,盐底辟作用诱发大理岩和片岩发生破碎,形成盐底辟角砾岩筒(图4B)。后来的铅锌矿化交代角砾岩中富蒸发盐的胶结物,硬石膏和双锥石英在矿化过程中得以保留(图4C)。最后硫化物抬升至地表发生氧化,硬石膏大量溶解,残留空间被菱锌矿充填(图4D)。
图4. Angouran矿床盐底辟与成矿过程
Angouran矿床的研究再次凸显了盐底辟构造是MVT矿床重要储矿构造,同时也为识别盐底辟构造和“消失”的蒸发盐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91855214、92155305、42125204、4210306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901805)和中科院先导项目(XDA20070304)联合资助,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Zhuang, L., Song, Y., Leach, D., Liu, Y., Hou, Z., Fard, M. 2023. Vanished evaporites, halokinetic structure, and Zn-Pb mineralization in the world-class Angouran deposit, northwestern Iran. GSA Bulletin)。博士后庄亮亮为第一作者,宋玉财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30/B36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