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研究亮点

沈卫兵,朱祥坤等-PR:华南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页岩形成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沈卫兵,朱祥坤,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2-12-14

  前寒武系黑色岩系是化石能源勘查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新元古代成冰纪间冰期沉积了一套全球可对比的黑色页岩,在中国境内以扬子板块南华系大塘坡组较为典型。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页岩富含有机质,是华南新元古界重要的油气烃源岩,但目前对有机质富集机制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尤其是生物生产力、氧化还原状态等相关控制作用更缺乏系统性研究,限制了人们对烃源岩资源评价与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朱祥坤课题组针对以上问题,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剖析,应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Fe组分及S、C同位素示踪分析相结合的地球化学方法,从形成环境研究角度出发,对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

  (1)大塘坡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差异分布特征明显黑色页岩不同层段有机质富集程度不同,有机质丰度在中部层段达到峰值;不同区域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程度存在差异,有机质自浅水沉积区向深水沉积区逐渐富集(图1a)。

  (2)有机质的差异富集与间冰期环境的动态演化密切相关间冰期早期,区域性缺氧铁化环境、强烈的热液活动、显著的水体交换控制了黑色页岩下段有机质中等富集;间冰期中期,广泛的缺氧硫化环境、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高效的水体交换控制了黑色页岩中段有机质高度富集;间冰期晚期,扩张的氧化水体、有限的化学风化作用、局部的水体交换控制了黑色页岩上段有机质较低水平富集(图1b)。

  (3)有机质富集模式为“生产力-保存”综合模式:海底热液活动、大陆化学风化、水体交换促进了古海洋中营养元素的循环与初级生产力的勃发,为有机质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持续的缺氧还原水体,降低了古海洋中有机质的降解消耗,为有机质富集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生物生产力勃发、保存条件优越是大塘坡组黑色页岩有机质高度富集的关键,且生产力的勃发更为重要(图1b)


a. 有机质差异分布特征


b. 有机质差异富集模式

图1 华南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页岩形成环境及有机质差异富集模式


  该研究查明了华南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差异分布特征确定了有机质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有机质差异富集模式,为该套烃源岩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也为我国新元古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本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708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3017)、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02)和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J1901-20-1)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Precambrian Research上:Weibing Shen, Xiangkun Zhu, Jin Li, Bin Yan, 2022. Mechanism of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in black shale of the Datangpo Formation: Insights from paleo-environmental variation during the Cryogenian non-glaciation. Precambrian Research, 383 106889.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precamres.2022.106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