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研究亮点

鞠书彬,王旭日等-China Geology:对辽西热河生物群胡氏旅鸟与甄氏甘肃鸟的重新评估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鞠书彬,王旭日,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2-03-09

  今鸟型类是中生代鸟类的重要分支,不仅包括化石鸟类,还包括现生鸟类。截止目前,我国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今鸟型类超过20个属种,标本数量更是数以千计。这些骨骼完整关联,甚至羽毛、皮肤印痕和胃容物等软组织都清晰保存的鸟类化石,为研究鸟类演化、飞行、繁殖及食性等关键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但是随着大量标本的不断发现,使得鸟类属种数量迅速增加,难免会出现同物异名的现象。在2014年,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地区的两件今鸟型类化石标本分别被两个单位收藏、研究,并各自命名为胡氏旅鸟和甄氏甘肃鸟。胡氏旅鸟被报道产自义县组,而甄氏甘肃鸟产自九佛堂组。二者产自同一地区,骨骼形态非常相似,系统分类位置也非常接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已发现的旅鸟和甘肃鸟标本进行系统研究,确定胡氏旅鸟和甄氏甘肃鸟命名有效性、产出层位及其与玉门甘肃鸟的亲缘关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旭日副研究员团队通过对胡氏旅鸟、甄氏甘肃鸟和玉门甘肃鸟的正型标本和参考标本进行详细的骨骼形态学对比研究,发现胡氏旅鸟和甄氏甘肃鸟的骨骼形态特征几乎完全相同,部分细微区别可能受个体发育情况或保存状态影响。因为胡氏旅鸟命名时间比甄氏甘肃鸟早15天,根据古生物命名法则,胡氏旅鸟为有效名称,而甄氏甘肃鸟为胡氏旅鸟的同物异名。通过对比甄氏甘肃鸟与玉门甘肃鸟的骨骼形态特征,发现二者的叉骨夹角、乌喙骨胸骨缘、胸骨前缘、小翼掌骨和趾骨长度比例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不能归为同一个属。结合凌源四合当化石产地的野外调查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胡氏旅鸟的产出层位应该是早白垩世九佛堂组,而不是之前报道的义县组。


  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联合资助,研究成果近期以封面文章发表在《China Geology》:

Shu-bin Ju, Xu-ri Wang*, Yi-chuan Liu and Yang Wang, 2021, A reassessment of Iteravis huchzermeyeri and Gansus zheni from the Jehol Biota in western Liaoning, China Geology, 4(2) : 197-204. doi:10.31035/cg2020066

  原文链接:http://chinageology.cgs.cn/article/doi/10.31035/cg2020066?pageTyp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