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研究亮点

宗师,任留东等-IGR:南极研究新进展——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长英质正片麻岩格林威尔期变质作用P-T轨迹与构造意义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宗师,任留东,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2-03-09

南极大陆主要由东南极前寒武纪克拉通、横贯南极山脉早古生代 Ross造山带和西南极中新生代活动带三大单元组成。位于东南极前寒武纪克拉通的普里兹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其延伸、构造性质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南极地质研究的关键问题。关于普里兹带的构造演化,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带的变质作用经历了顺时针近等温减压(ITDP-T轨迹,反映了与地壳增厚有关的泛非期碰撞造山作用,与东冈瓦纳大陆最终聚合有关;另一种观点认为普里兹带是早古生代东冈瓦纳大陆的陆内活动带。这些观点的分歧,限制了人们对东南极克拉通泛非构造事件性质的认识。

1 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质简图

为进一步研究普里兹构造带的变质热演化和大地构造属性,地科院地质所任留东研究员团队成员参加了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2017.12-2018.2),对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我国南极中山站所在地)的布洛克尼斯半岛高级变质岩进行了研究。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位于东南极的普里兹湾(Prydz Bay),为普里兹构造带的一部分(图 1,主要出露两套岩类:复合正片麻岩类和变沉积岩类。该区经历了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深熔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混合岩、伟晶岩脉和含榴花岗岩,局部侵位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拉斯曼丘陵布克尼斯半岛(Broknes Peninsula)位于普里兹带的中心位置,在野外详细调查和室内工作的基础上,项目组重点对布洛克尼斯半岛地区的长英质麻粒岩进行了变质作用、同位素定年、物源区与构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表明:

1. 长英质麻粒岩主要由Grt+Pl+Kfs+Sil+Ilm+Qtz组成,主要经历了晚格林威尔期(~899 Ma麻粒岩相变质,变质条件为~870℃和~9.5kbar(图 2);

2. 拉斯曼丘陵长英质麻粒岩中的岩浆锆石比变质锆石具有更低的LREE和更高的HREE,且锆石的铅丢失情况与锆石中的HREE呈成正相关、而与LREE负相关关系;

3. 其原岩为花岗闪长岩,依据其成分和地化特征将其划分为S-型花岗岩,侵位年龄为975 Ma,与基底长英质片麻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4. 该区在古元古代就已经形成并存在古陆。

2 布罗克尼斯半岛长英质正片麻岩P-T视剖面

本研究认为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在格林威尔期经历了弧-陆碰撞到陆-陆碰撞和地壳增厚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泛非期则呈现非透入性的陆内再活化作用和局部的构造隆升(550-500 Ma)。研究结果对东南极泛非构造缝合带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认识,研究者推测东南极泛非缝合带位置并非位于普里兹湾,而应位于普里兹湾东侧冰盖下某处。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172,41530209)支持,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Shi Zong, Liudong Ren & Meiqian Wu (2020): Grenville-age metamorphism in the Larsemann Hills: P-T evolution of the felsic orthogneiss in the Broknes Peninsula, East Antarctic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DOI: 10.1080/00206814.2020.1734973.

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206814.2020.173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