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研究亮点

杨志明、宋玉财-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Special Publication:中国斑岩铜矿床及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综述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1-06-24

最近,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常兆山及Richard Goldfarb两位教授在“国际经济地质学会特刊”上组织出版了“中国矿床 (Mineral Deposits of China)”一书,集中讲述中国近1300个重要的各类矿床的主要特征及通过综述获得的见解。我所专家杨志明和宋玉财研究员,分别受邀撰写中国斑岩铜矿床、沉积岩容矿铅锌和铜矿床的综述文章。

杨志明研究员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著名斑岩铜矿专家David Cooke教授历时四年,详细综述了中国64个主要斑岩铜矿床的吨位品位、时空分布、构造背景、构造控制、蚀变及矿化特征(图1);揭示这些矿床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带、玉龙带、中甸带、长江中下游带、中亚造山带及多龙、德兴、铜矿峪等矿集区,形成于古元古代、奥陶纪、石炭纪、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始新世-中新世五个时期,但主要形成于后两个时期;总结发现后碰撞环境是与弧环境同样重要的中国斑岩铜矿床产出背景,超过40%的中国超大型及大中型斑岩铜矿形成于后碰撞环境;识别出俯冲及碰撞环境斑岩铜矿具有不同的蚀变及矿化特征,并查明引起两种环境下斑岩矿床蚀变及矿化差异的原因;发现超过50%的中国大型斑岩铜矿,其铜的沉淀发生在绢英岩化阶段、特别是绿泥石-绢云母阶段,而非通常认为的钾硅酸盐化阶段。中国境内大量斑岩铜矿形成于后碰撞环境,表明斑岩铜矿的形成并非总与大洋板片的俯冲有关。

 

1 中国斑岩铜矿床的分布及形成年龄(Yang and Cooke, 2019

 

宋玉财研究员(通讯作者)与美国学者David Leach(第一作者)密切合作,历时5年,收集整理了83个矿床资料(图1),实地考察24个矿床,对中国境内的沉积岩容矿铅锌和铜矿床进行了全面综述,矿床类型主要涉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MVT)、碎屑岩容矿型铅锌矿床(CD,通常称为喷流沉积型,即SEDEX)、沉积岩容矿铜矿床(SHC),它们均与岩浆活动无关。综述重点阐述了这些矿床的发育特征和控制要素,主要在两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i)重新划分了中国境内的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类型,特别指出:一些铅锌矿床不是MVT型,而与岩浆活动有关;很多矿床不是CD型,应为MVT型或与岩浆有关的碳酸盐岩交代型;(ii)发现MVT矿床与蒸发岩的关系远比过去认为的重要。过去研究认识到蒸发岩沉积时能够产生萃取-迁移铅锌的盆地卤水、沉积的石膏和硬石膏等硫酸盐能够提供为最终沉淀出的铅锌硫化物提供硫。本综述研究认识到:蒸发岩底辟构造、蒸发岩溶蚀-垮塌构造、蒸发岩建造中的高孔隙白云岩是MVT矿床的重要赋存部位,这是对MVT矿床储集规律的最新认识,具有全球意义。

 

2 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铜矿床的分布(Leach and Song, 2019

 

上述两篇文章的详细信息如下:

Yang, Z.M.*, and Cooke, D.R., 2019.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Special Publication 22, p. 133–187.

Leach, D.L., and Song, Y.C.*, Sediment-hosted zinc-lead and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Special Publication 22, p. 325–409.

全书及两篇文章的下载链接如下:https://www.segweb.org/store_info/SP/SP-22-Additional-Product-Info.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