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在研项目

地质所组织召开“雄安新区短周期密集台阵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研讨会”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科技处,雄安新区深部三维地质结构探测项目组 发布时间:2019-10-22

在地调局大力支持下,地质所承担的《雄安新区深部三维地质结构探测》项目在雄安新区开展了节点式短周期密集阵列技术实验,以尽快掌握该项新技术来服务支撑雄安新区地质结构3D透明化。目前该项目第一阶段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完成,为充分研讨密集台阵数据处理的先进技术方法,20191012日上午,“雄安新区短周期密集台阵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京区实验基地召开。

节点式短周期密集阵列观测是一种代表地球物理高分辨率探测方向的新技术,是实现地壳结构透明的新利器,2011-2012年美国率先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长滩开展的采集和数据处理实验,展示出该技术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无论对于国际先进技术的应用、开发与推广,还是对于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本研讨会的召开恰逢其时。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地科院深部中心的本领域高级专家,以及地质所岩石圈中心的李秋生研究员、卢占武研究员、王海燕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等20多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岩石圈中心主任卢占武研究员主持了会议,所科技处介绍了本项目在建设雄安新区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方面的示范性和重要性,对项目务实负责和严谨认真的态度表示支持和认可。

李秋生研究员首先通报了雄安新区密集阵列观测实验数据采集的进展情况,会议围绕如何充分挖掘数据有效信息,实现地下结构高分辨成像的议题进行了报告和研讨。中国科学院测地所李志伟研究员针对唐山震区、五大连池、南极等观测实验数据的多种地震学方法成像及新成果作了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海江教授报告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背景噪声面波成像的方法和实例;吉林大学张凤蛟副教授作了“多源时移地震全波形反演”的报告,介绍了德国Ketzin地区被动源短周期线性密集阵列实验数据的自相关处理方法和结果;南方科技大学杨辉副教授报告了密集台阵远震转换波逆时偏移及速度建模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地震局马小军博士作了基于密集台阵噪声互相关提取反射波报告;河北地质大学硕良勋院长提出了运用大数据思维处理密集阵数据的新思路;吴庆宇博士生报告了雄安新区数据开展背景噪声成像的初步结果。

报告之后,自由发言作为研讨会的主要形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田小波研究员对短周期密集阵列观测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引导性发言,中山大学沈旭章教授、南京大学于大勇高工接下来分别介绍了在广东连城和惠州的两项节点地震仪密集阵实验进展情况,贺日政研究员、梁峰博士、李洪强博士、熊小松博士、叶卓博士,河北地质大学殷晗均博士和南京大学两名研究生等均做了即兴发言或提问,研讨会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1013日,部分专家驱车前往雄安新区对实验现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野外实地考察。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进一步增进了对国际密集台阵探测技术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密切了与国内科研结构和大学的合作,明确了雄安新区项目数据处理的思路,为地球深部探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为下一步做出创新性成果奠定了基础。

 

                      1. 项目负责李秋生研究员作开场报告

                         2. 吉林大学张凤蛟副教授作报告

                   3.  研讨会参加人员在京区实验基地合影

               4. 部分参会人员前往雄安新区对实验现场进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