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验室 >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野外站-汶川
实验室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红光镇港华路139号探矿工艺所
实验室负责人:李海兵研究员
联系电话:010-68990581
实验室概况:
汶川科钻实验室是基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后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工程建设的综合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室。实验室以贯穿龙门山陆内逆冲断裂带的六口科学钻孔(500-2380m深)为主,辅以2019-2022期间完成的“鲜水河断裂带科学钻探”三口科学钻孔(600-1000m深),另外又实施了4口浅钻(200m深)配合长期观测工作。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运行,定位基础地质与地球系统科学,同时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属深地探测和地球物理学学科领域。实验室基地主体目前位于共建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内(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红光镇)。
图 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实验室
仪器介绍:
1.科钻长期水位-水温观测系统
实验室各长期观测孔内分别在特定深度安装有不同数量的加拿大RBR深海温深仪RBR duet³ T.D|deep温深仪,通过测井恒速绞车开展深井水位和断裂带温度的高精度原位长期观测,设备内置1节AA型电池,采用钛合金外壳,深度等级2000m,采样率最大2Hz。
图1 科钻长期水位-水温观测系统
2.岩心无损连续物性-化学分析系统
包括瑞典COX公司生产的Itrax XRF 岩心扫描仪和英国GEOTEK公司生产的MSCL多参数岩心无损物性测试系统,可以对岩心样品开展无损的原位连续化学和物性分析。
图2 岩心无损连续物性-化学分析系统
3.岩石前处理综合实验室
汶川科钻实验室安装有完善的岩石样品前处理设备,包括不同类型的岩石切割机、高温烘箱和磨制抛光机,可以完成各类地质岩石样品的制片工作。
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
工作内容:
本实验室主要开展如下方面的野外观测研究工作:
(1) 获取可靠的深井长期观测数据
(2) 采集数千米深井岩心物化数据
(3) 地学样品制片分析
(4) 地震地质科普教育
研究方向:
地震断裂带演化和活动机制;
大型工程建设的防震减灾规划;
研究成果:
代表性论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