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验室 >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阴极发光实验室
实验室位置:新基地2128房间
实验室负责人:徐向珍研究员
联系电话:13521231149
实验室概况:
高分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实验室(简称大陆CL实验室)仪器系统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CL阴极发光仪和X射线能谱仪组成。
具有精确真实的纳米尺度信息、卓越的高电压和低电压衬度、100V以下的高分辨成像、快速分析、使用低真空对大多数带电或污染样品进行超高分辨率研究等基本特征,是全球唯一真正的高分辨率低真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CL阴极发光系统型号为MonoCL4,可获取高分辨电子图像,并进行矿物的CL图谱的定量分析。配备的X射线能谱仪型号为X-Max(50mm2),是牛津仪器(Oxford)生产的大面积电制冷能谱探测系统,仪器探头有效工作面积为50mm2,可以在高图像分辨率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快速的成分分析和面扫描,具有计数率精确度高、准确自动定量分析、灵敏度高、探头面积大、分辨率高等特征,可以针对纳米尺度颗粒或复杂样品进行有效鉴别和分析,几乎不会对样品产生损伤或污染。实验室致力为国内外地球科学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分析研究平台,在地球深部动力学、地球演化、矿产资源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我国微区原位分析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实验室对国内外研究人员高质开放。
仪器介绍:
实验室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为Nova NanoSEM 450,由FEI公司生产,具有精确真实的纳米尺度信息、卓越的高电压和低电压衬度、100V以下的高分辨成像、快速分析、使用低真空对大多数带电或污染样品进行超高分辨率研究等基本特征,是全球唯一真正的高分辨率低真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该仪器配置了场发射SEM(带超稳定且高电流Schottky电子枪)、先进的光学探头(ETD、透镜内浸没式TLD-SE和TLD-BSE以及CBS)和射速减速场等,可以对纳米颗粒和粉末、纳米管和纳米线、塑胶电子、玻璃基板、有机材料和金刚石薄膜等材料进行高分辨成像,已然成为最苛刻纳米尺度表征和分析的完美解决方案。
CL阴极发光系统型号为MonoCL4,是Gatan公司生产的世界领先的阴极发光(CL)系统中最新一代,是一种强效的光子表征工具,可根据电子束流的大小及可调性来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阴极发光成像和大景深的光谱分析,广泛应用于导体材料和光电材料、医药工业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除此,在地质学领域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CL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用来区别矿物、观察愈合裂纹和化学过增长、鉴定精细的振荡环带。
X射线能谱仪型号为X-Max(50mm2),是牛津仪器(Oxford)生产的大面积电制冷能谱探测系统,仪器探头有效工作面积为50mm2,可以在高图像分辨率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快速的成分分析和面扫描,具有计数率精确度高、准确自动定量分析、灵敏度高、探头面积大、分辨率高等特征,可以针对纳米尺度颗粒或复杂样品进行有效鉴别和分析,几乎不会对样品产生损伤或污染。此外,目前实验室能谱处理软件已升级只Aztec,并购买了Aztec LAM模块,处理效率比Inca Energy软件更高,而且图像处理效果更好,还防止样品漂移导致的假象。
2015年验收,同年投入使用
工作内容及研究方向:
工作内容:
本实验室主要进行如下方面的分析测试工作:
(1)高真空扫描二次电子成像、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
(2)能谱半定量成分分析
(3)阴极发光电子图像分析
(4)阴极发光谱分析
研究方向:
实验室研究人员运用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含能谱)获取高精度二次电子图像、背散射电子图像、阴极发光电子图像和即时成分数据,致力于超高分辨率微米到纳米尺度元素的分析研究,为后续的详尽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进行合作。
研究成果:
实验室发表文章:
1. Liu, J.C., Wang, Y.T., Mao, J.W., Jian, W., Hu, Q.Q., Wei, R., Zhang, X.W., Hao, J.L., Wang, J.M., 2022. Episodic Au-Mo mineralization events in the Xiaoqinling district, southern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Ore Geology Reviews, v. 149, p. 105096
2. Wang H, Li HB, Di Toro G, et al., Melting of fault gouge at shallow depth during the 2008 2 MW 7.9 Wenchuan, China, earthquake, Geology, 2022, Doi:10.1130/G50810.1
3. Chen, N, Meng XY*, Mao, JW*, Xie, GQ, 2022.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duction of slab topographic anomalies and porphyry deposit formation: Insight from the source and evolution of Rio Blanco magmas. Journal of Petrology. DOI: 10.1093/petrology/egac045
4. Fan, C., Mao, J., Ye, H., Li, H., Bi, M., Wang, M., and Wang, P., 2022, Textures, in situ trace element and sulfur isotope of pyrite from the sediment-hosted Cu–Co deposits in the Zhongtiao Mountains,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Implications for ore genesis: Ore Geology Reviews, p. 105260. 10.1016/j.oregeorev.2022.105260
5. Liu, J.C., Jian, W., Wang, Y.T., Mao, J.W., Hu, Q.Q., Wei, R., Zhang, X.W., Hao, J.L., 2022. Textur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associated scheelites: Implications for the metallogenesis of the Xiaoqinling gold province, north China Craton. Ore Geology Reviews, v. 150, 105156.
6. Wei Li,1 Gui-Qing Xie,* Jing-Wen Mao, Nigel J. Cook, Han-Tao Wei, Yun-Hao Ji, and Bin Fu, PRECISE AGE CONSTRAINTS FOR THE WOXI Au-Sb-W DEPOSIT, SOUTH CHINA, Economic Geology, 2022, ISSN 0361-0128; doi:10.5382/econgeo.4971; 10 p.
实验室获得专利:
徐向珍.一种矿物检测设备.实用新型专利,202223510796.4
送样须知:
实验室接收薄片、矿物靶等表面平整的样品。
送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地区皇后店东路中国地质科学院京区地质科研实验基金212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