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编号 |
2018-Z-104-2-01 |
获奖奖项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成果名称 |
中国最古老大陆的时代和演化 |
成果简介 |
研究团队自1990年以来,在原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项目支持下,对华北克拉通古老岩石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现和确定大量始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陆壳物质,系统揭示了太古宙地壳形成演化历史,在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在鞍山首次发现38亿年岩石和3个时代为31-38亿年的杂岩体,包括38亿年变质石英闪长岩。在冀东铬云母石英岩等岩石类型中首次发现大量36-38.5亿年碎屑锆石。这是我国地质年代学的重大突破,对于中国早前寒武纪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所揭示的鞍本地区长期连续太古宙地壳演化历史,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唯一的。首次确定华北克拉通存在多期次太古宙构造岩浆事件,提出27亿年TTG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认识。27-29亿年是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但以25亿年构造-岩浆热事件强烈发育而显示其独特性。在华北克拉通首次划分出三个古陆块(>26亿年)。根据系统SHRIMP锆石定年,确定华北克拉通BIF铁矿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为铁矿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成矿时代信息。首次对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孔兹岩系进行了系统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确定其主体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而不是太古宙。团队在锆石成因研究方面的成果产生了重要影响。成果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2004年、2017年)。发表论文百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国际SCI论文28篇。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Geology单篇论文SCI他引高达708次,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共1687次,其他20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SCI他引共1115次。成果对全球早期陆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早前寒武纪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
主要完成人 |
万渝生、刘敦一、宋彪、伍家善、沈其韩 |
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获奖类别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授奖部门 |
国务院 |
获奖时间 |
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