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科研成果

喜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朱祥坤同志获得
“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来源:地调局地质所 作者:人事教育处 发布时间:2024-01-25

  1月15日上午,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对146个先进集体和147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简称“地质所”)研究员朱祥坤同志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朱祥坤同志长期在自然资源领域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突出贡献。曾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和国土资源部首届科技领军人才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多次入选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创建我国首个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专业实验室,率先建立和完善了铁铜钛等多种同位素体系的高精度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岩浆、热液、风化及沉积等过程中铁铜锌等同位素分馏规律,奠基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发展基础及示踪理论框架。并率先将铁铜锌等同位素体系应用于古海洋研究;率先将高精度铁同位素分析技术运用于天体化学研究;率先将铜镁等同位素应用于成矿作用研究;首次发现15.7亿年前古海洋氧化事件:发现距今约15.7亿年前的地球发生了氧化事件,推翻了“距今18-8亿年时期地球表面持续低氧”的传统认识,代表了地球早期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研究的重大进展。构筑全球首条成冰纪非冰期海洋的铁同位素演化曲线,首次完整重建马里诺冰期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提出了成冰纪非冰期海洋的“渐进氧化模型”,解开了真核生物穿越雪球地球事件的迷雾;朱祥坤领衔国际团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深入分析,给出了自然界物质铅元素的标准原子量为区间值[206.14, 207.94],此项工作将更新教科书的元素周期表,使铅元素标准原子量从“常数”转变为“区间值”,使得人类对铅元素标准原子量的认识往前迈出了质的一步,成果被化学界最高学术机构采纳。

  本次表彰是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开展的首次“双先”表彰,是对自然资源系统工作的一次阶段性检阅和激励,意义重大。此次表彰不仅是对朱祥坤同志个人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的肯定。地质所在祝贺朱祥坤同志获得先进个人称号的同时,也向全所科研人员致敬!

  下一步,地质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有关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作用,凝练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朱祥坤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