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西朝阳龙是一种小型恐龙,发掘自辽宁省朝阳县。根据一个不全的头骨、带有完整的下颌骨、颈椎和残破的肩带,赵喜进等人于1983年正式命名。这只小恐龙的前颌齿呈三角形,发育有像犬齿的长牙。宽大的腭骨突发育良好,头骨外观很像是鹦鹉嘴龙。 朝阳龙的化石发掘自土城子组,是由紫红、灰色砂页岩构成,分布在辽宁省的西部地区,属于晚侏罗世的地层。朝阳龙的发现与研究,将角龙类的历史记录从早白垩世拓展到侏罗纪晚期。 2004年,尤海鲁与宾州大学的彼得·达德森(PeterDodson)发现朝阳龙是最基础的新角龙类,比鹦鹉嘴龙更衍化,而纤角龙科是角龙科的姐妹生物群,而非原角龙科。 在以演化支为基础的种系发生学里,角龙下目经常被定义为:在头饰龙类之中,所有亲缘关系与三角龙接近,而离厚头龙较远的所有物种。在这定义之下,目前已知最基础的角龙下目恐龙是隐龙,与朝阳龙一起生存于晚侏罗纪,以及生存于早白垩纪的鹦鹉嘴龙科,这些基础角龙类都生存于中国北部与蒙古。这些物种已经有喙骨、喇叭状颧骨等特征,显示应该还有更早的角龙下目恐龙还没被挖掘、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