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文献出版中心遴选出了2006—2016年同年度同学科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地调局所属单位共有75篇论文入选,其中,地质所12位科学家以第一作者(包括通讯作者)发表的17篇论文入选。被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万渝生(3篇486次,2006,2011,2013年),李锦轶(1篇343次,2006年),简平(2篇314次,2008,2010年),张泽明(2篇208次,2010,2014年),耿元生(1篇161次,2012年),刘敦一(1篇159次,2008年),Kroener A(1篇156次,2014年),刘福来(1篇126次,2011年),曾令森(1篇101次,2011年),杨经绥(2篇59次,2014,2015年),侯增谦(1篇22次,2015年),Robinson. Paul T.(1篇22次,2015年)。
此外,地质所7位科学家占据了总被引频次的前7位,他们分别是:刘敦一(16篇,2571次),宋彪(7篇,1427次),侯增谦(7篇,1187次),简平(5篇,1015次),万渝生(16篇,1014次),石玉若(5篇,1010次),Kroener A (6篇,883次)。
长期以来,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一直是我国对科研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术论文的被引用频次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论文的学术价值、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科研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在此,我们对这些科学家表示敬意,希望我所科技人员向他们学习,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勤奋耕耘,做出更多的创新性成果。
(本文数据引自《中国地质调查局高被引论文科学家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