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要闻(首页头条)
近日,《东特提斯碰撞造山成矿作用》(IGCP/SIDA-600)第三次工作会议在瑞典乌普萨拉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伊朗等5国的14位会议代表齐聚于此,就项目成果出版、深入合作研究、下一步工作开展、第四次工作会议安排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
会上,项目第一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介绍了自2012年8月第二次工作会议以来项目的执行情况,共同负责人美国地质调查局大卫•里奇(David Leach)博士、理查德•戈德法伯(Richard Goldfarb)博士和伊朗帕亚姆努尔大学迈哈伊(Mehraj)博士分别对其各自专题的工作进展进行了补充,西澳大学CET研究中心的吕勇军博士对即将加入本项目的新成员进行了详细介绍。
会议决定:项目成果将以4篇综述、12篇典型矿床研究的文章组合形式在《矿床地质论评(Ore Geology Reviews)》上出版一期专辑,确定专辑截稿日期为2013年底,预期在2014年正式出版;项目第四次工作会议计划于2014年10月在中国西安召开,同时,配套组织召开《特提斯碰撞造山作用》国际学术会议,届时将邀请研究特提斯领域的相关专家和项目组成员就特提斯领域问题进行综合交流;西澳大学CET中心希望增加与IGCP/SIDA-600项目合作的人数,开展包括斑岩铜矿成矿系统和壳/幔包体与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研究,希望项目能够吸纳其研究生和博士后开展西藏及伊朗区域的相关研究;计划以中方为主导筹建“特提斯成矿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建立更高的合作平台,从更长远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特提斯成矿研究。
IGCP/SIDA-600项目成员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表现活跃,项目负责人侯增谦博士、大卫•里奇(David Leach)博士和迈哈伊(Mehraj)博士作为专题召集人为2013年8月11日-16日在瑞典召开的第12届SGA双年会议组织学术专题(S3.10 Metallogenesis of collisional orogens in the Tethyside domain)一个,项目组成员在此次会议上进行了12次口头报告,3次展板展示。
(刘英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