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要闻(首页头条)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已于2013年8月在西安煤航地图制印中心完成印刷,将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
IGMA5000是第一份既表示大陆地质,又表示海域地质的数字化国际亚洲地质图。其图幅范围,西起阿尔卑斯,包括大部分欧洲和非洲东部,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包括菲律宾海和部分西太平洋;北起北冰洋,包括部分北大西洋和北美最北端,南到爪哇海沟,包括印度洋北部和澳大利亚西北部。读者从这张图上不仅可以从全球角度全面解读亚洲地质,而且可以研究亚洲与相邻大陆和海洋的构造关系。
IGMA5000是在ArcGIS平台上,按国际标准,结合亚洲地质实际编制的,建有空间数据库。地层划分以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国际地层表(2012)为依据,显生宇地层划分到统,元古宇划分到系,太古宇划分到界。火成岩以国际地科联(IUGS)(1986)火成岩分类学委员会推荐的火成岩分类方案,结合亚洲实际情况,火山岩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碱性以及双模式火山岩;侵入岩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和碱性5类,其中酸性侵入岩又按岩性进行细分。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按温度分为高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和麻粒岩相;按压力分为蓝片岩相(高压)和含柯石英榴辉岩相(超高压)。断裂等构造要素按国际通用原则划分。
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2004年佛罗伦萨会议决议立项,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全力支持下,于2005年启动,2012年完成的一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是在世界地质图委员会旗下,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科联(IUGS)支持,由CGMW南亚和东亚分会负责,联合CGMW北欧亚、中东、海底图分会及亚欧相关国家编制的第一份国际亚洲地质图。它是由中国地质学家主持,亚欧20个国家100余名地质学家参与共同编制的,主编为任纪舜,副主编为牛宝贵、王军、金小赤、谢良珍。
2012 年4月,CGMW主席秘书长和IGMA5000主编邀请国际亚欧地质专家对IGMA5000 进行了审查。CGMW主席Ph. Rossi博士亲自起草了评审决议,称IGMA5000是当代地质编图的一幅杰作(Masterpiece)。国际地科联前副主席J. Charvet 教授认为“IGMA5000 在亚洲地质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12 年12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评价“IGMA5000 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评委会主任李廷栋院士指出“IGMA5000是中国从地质大国迈向地质强国的重要一步”。
IGMA5000不仅为亚洲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研究,而且为从全球角度深化对中国地质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为中国地球科学全面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IGMA5000项目组 赵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