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人才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
董汉文 男,研究员
学科领域:构造地质学
研究方向:构造变形与喜马拉雅造山过程,主要运用构造地质学、显微构造地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研究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1) 造山带变质-深熔岩石流变研究:中下地壳高级变质岩石的塑性变形、EBSD组构及显微构造运动学分析
(2) 造山带成因的地球动力学:基于变形、变质作用的年代学研究、宏观/微观构造解析,揭示(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3) 高温变形年代学:利用EBSD定量获取测年副矿物(如锆石、独居石和榍石)动态重结晶颗粒,通过高精度U-Pb同位素测年技术精确限定高温变形时代。
Add:北京市西城区阜外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研究所,100037
Tel: 010-68992875 E-mail:donghanwen123@126.com; hwdong@cags.ac.cn
自我介绍:
董汉文,理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及区域地质演化研究,重点关注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新生代构造演化。主持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地质调查项目1项,并参与重点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青藏二次科考等项目,在国内外主流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
个人经历:
教育经历:
2011/9-2014/6,中国地质科学院,构造地质学,博士,师从许志琴院士;
2008/9-2011/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硕士,师从赵国春教授;
2004/9-2008/6,长安大学,地质学,学士,师从陈淑娥教授。
工作经历:
2025/3-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2022/12-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1/9-2022/1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
2017/1-2025/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8/4/9-2018/4/23,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2018/12/9-2019/12/9,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校区(UBCO),访问学者
2016/12-2018.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研究室行政助理
2014/7–2016/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承担项目:
1.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地特深科学钻探选址研究》青年科学家项目:藏南拆离系深部钻探选址研究(2024ZD10010006). 2024.11-2026.10. 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喜马拉雅造山带藏南拆离系(错那-洛扎段)构造变形与年代学精细研究(42472285). 49万.2025.01-2028.12,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多雄拉穹窿变质-深熔岩石流变研究. 60万(42172261). 2022.01-2025.12,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专项:科学传播类:《碳如何影响地球》科学研究课程在中学的探索与实践(42442068). 5万. 2024.8-2025.12,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喜马拉雅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印度大陆北缘构造动力学过程”. 260万. 项目编号:92055202,2021.01-2024.12,已结题,骨干参与;
6.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亚东喜马拉雅地区NS向和EW向伸展构造时间限定.项目编号:J1901-20-3, 2020.05-2022.05. 已结题,主持;
7.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石榴子石构造年代学研究. 2017.01-2019.12. 已结题,副负责;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热碰撞造山动力学:高喜马拉雅(尼泊尔中段)折返过程的三维构造、变质和深熔响应”,项目编号:41430212,2015.01-2019.12,已结题,参与;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墨脱走滑剪切带的构造演化及其对南迦巴瓦构造结形成的制约”, 41502196,2016.01-2018.12,已结题,主持;
10.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罗布莎-朗县逆冲断层的活动时限及构造演化”,2016.01-2018.12,已结题,主持;
代表性论著:
1. Hanwen Dong, Kyle P. Larson, DawnA. Kellett, Zhiqin Xu, Guangwei Li, Hui Cao, Zhiyu Yi, Lingsen Zeng. Timing of slip across the South Tibetan detachment system and Yadong-Gulu graben, Eastern Himalaya.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https://doi.org/10.1144/jgs2019-197
2. Hanwen Dong, Yuanku Meng,Zhiqin Xu, Hui Cao, Zhiyu Yi, Zeliang Ma. 2019. Timing of displacement along the Yardoi Detachment Fault (YDF), southern Tibet: Insights from zircon U-Pb and micas 40Ar-39Ar Geochronology.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30(3): 535-548.
3. Hanwen Dong, Zhiqin Xu. 2016. Kinematics, fabrics and geochronology analysis in the Médog shear zon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Tectonophysics. 667: 108–123
4. Hanwen Dong, Zhiqin Xu, Yuan Li, Zhao Liu, Huaqi Li. 2015. The Mesozoic metamorphic–magmatic events in the Medog area,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constraints from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trace elements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s in granito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04(1): 61-74.
5. Hanwen Dong, Zhiqin Xu, Yuan Li, Zhao Liu. 2014. Pressure-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the Metapelites in the Motuo area,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8(2): 544-557.
6. 费镕泽, 董汉文#, 唐灼, 李广旭, 王亚莹, 郝光明, 宋昱霆, 曾令森. 2024.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石英EBSD组构研究及地壳构造变形环境指示. 岩石学报, 40(12): 3949-3963. doi: 10.18654/1000-0569/2024.12.15
7. 唐灼, 董汉文#, 王亚莹, 李广旭, 费镕泽. 2023. 藏南错那拆离断层的活动时间限定及其构造意义. 岩石学报, 39(12): 3572-3584. doi: 10.18654/1000-0569/2023.12.04
8. 董汉文,许志琴等. 2017. 藏南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年代学研究及其对藏南拆离系活动时间的限定. 岩石学报. 33(12): 3741-52
9. 董汉文,许志琴等. 2016. 喜马拉雅造山带北缘大反转逆冲断层(GCT)东段的活动时限及构造演化.地质学报,11:3011-3022
10. 董汉文,许志琴,李源,刘钊. 2014.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岩石学报. 030(08), 2229-2240.
国际合作与交流
1) 2024/12/9-2024/12/13,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年会(AGU24),做题为喜马拉雅东段错那拆离断层和错那裂谷构造变形与时代限定(Deformation-Time Constraints on the South Tibetan Detachment System and Cuona rift in the Cuona area, eastern Himalaya)的展板(Poster)报告。
2) 2024/8/25-2024/9/4,赴韩国釜山参加第37届釜山世界地质大会(IGC),做题为喜马拉雅东段错那拆离断层构造变形与时代限定(Deformation-Time Constraints on the South Tibetan Detachment System in the Cuona area, eastern Himalaya)的口头(oral)报告。
3) 2018/12/9-2019/12/9,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校区(UBCO)做访问学者,合作者:Dr. Kyle Larson;
4) 2019/5/25-2019/6/5,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热碰撞造山动力学:高喜马拉雅(尼泊尔中段)折返过程的三维构造、变质和深熔响应” 资助赴尼泊尔喜马拉雅进行野外考察;
5) 2018/4/9-2018/4/23,应香港大学Dr. Alex Webb副教授邀请,做短期交流;
6) 2018/7 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及新喀里多尼亚参加IGCP-649第四次研讨会及科学考察,做题为Timing of displacement along the Yardoi Detachment Fault (YDF), southern Tibet: Insight from U-Pb geochronology and 40Ar-39Ar thermochromology报告;
7) 2017/12, 赴美国新奥尔良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年会(AGU),作题为Timing of the Yardoi Detachment Fault (YDF), southern Tibet: Insight from U-Pb Geochronology and 40Ar-39Ar Thermochromology报告
8) 2017/10,赴美国西雅图参加美国地质学会(GSA)年会,做题为Kinematics And Geochronology Studies Of The Médog Shear Zone: Insights Into Exhumation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报告
9) 2016/4/26-2016/5/11,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 “热碰撞造山动力学:高喜马拉雅(尼泊尔中段)折返过程的三维构造、变质和深熔响应” 资助赴尼泊尔喜马拉雅进行野外考察,
10) 2016/8,赴南非开普敦参加第35届南非世界地质大会(IGC),做题为Kinematics, fabrics and geochronology analysis in the Médog shear zone, EHS的报告。
译著:
1. 董汉文,曾令森。译著《碳如何玩转地球》,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2. 董汉文,严立龙,李广旭。译著《读懂岩石》,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
3. 董汉文。译著《无与伦比的地球》,中信出版集团,2024。
4. 董汉文。译著《碳捕获及其他气候技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
社会兼职及学术机构任职:
担认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China Geology》青年编委等职务。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024年)、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青年人才(2021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