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晚古生代—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群序列、地层格架与古地理背景”项目组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进行的野外脊椎动物化石和陆相地层调查中,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早白垩世脊椎动物化石。新发现的化石具重要科学价值,会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北方同期脊椎动物群的关系与迁徙提供新依据。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加拿大恐龙考察项目曾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龟类、离龙类、恐龙等化石,但随后的20年里,再也没有科学家在这一地区开展系统的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工作。近两年连续对该区进行脊椎动物化石的野外调查发现了较为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均保存在早白垩世地层中,初步鉴定的化石标本包括:甲龙类关联的荐椎和腰带、剑龙类关联的荐椎和腰带、剑龙类背椎与肩胛骨、龟类完整背甲、伊克昭龙近完整头骨、兽脚类和蜥脚类牙齿、兽脚类趾爪、翼龙类部分牙床,以及狼鳍鱼、恐龙类椎体和肢骨、龟类甲板碎片等。显示这是一个以恐龙为代表的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其中甲龙类、翼龙类化石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为首次发现。兽脚类牙齿与趾爪、蜥脚类牙齿也极大地丰富了对这两类恐龙的认识。
目前这批化石正在修理之中,对重要化石标本的研究将陆续予以报道。